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返回上一页

秀山法院丨一案例入选重庆法院贯彻落实《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6-17 14:23:36点击:

  近日,为充分展示全市法院在多元解纷领域取得的实践成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与规范指导功能,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评选出贯彻落实《重庆市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典型案例25篇,秀山法院《某建筑劳务公司与某建设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调解案》入选。

  执行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群体性欠薪纠纷 破产债权 涉众涉民生执行 跨区域执行

  2011年9月,某建筑劳务公司组织百余名农民工对某建设公司总承包的市场建设项目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因该项目开发商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工程多次停工。2017年7月,该市场项目开发商因资不抵债被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四中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某建筑劳务公司的工程款及百余名农民工劳务工资未能得到清偿。

  2019年3月,某建筑劳务公司将某建设公司诉至法院,经法院主持调解,某建设公司同意支付某建筑劳务公司工程款等共计1000余万元。后因某建设公司未履行生效调解书所确定的义务,某建筑劳务公司依法向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秀山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本案为涉众涉民生型执行案件,涉及113名农民工横跨13年的群体性欠薪纠纷,存在较大的社会稳定风险。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理念,强化“行政+司法”联动机制,主动厘清案情、认真研判社情,注重多方利益平衡,推动矛盾纠纷实质解决。

  一是强化行政司法联动,厘清破产债权分配情况。本案首次执行过程中,秀山法院依法冻结了被执行人某建设公司在破产管理人处的破产债权,因未达到分配条件,且未发现被执行人其他可供执行财产,该案于2020年1月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2024年6月,秀山法院接到农民工群体反映的欠薪诉求后,立刻向市四中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高法院)书面报告本案相关情况及风险隐患,依托“行政+司法”联动机制,积极争取重庆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治欠办)指导与帮助,市治欠办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指导秀山法院进一步核实被执行人某建设公司破产债权的分配情况;同时查明本案项目开发商的破产债务已清算完毕,且某建设公司作为被执行人在全市多家法院存在执行案件,其对本案项目开发商享有的破产债权已被破产管理人分配至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沙坪坝法院)。

  二是深化三级法院协作,暂缓破产债权分配。在市高法院统筹指导下,市四中法院、沙坪坝法院、秀山法院积极进行跨域执行协作,形成“高院统筹+中院监督+基层落实”的三级法院协作机制,通过沟通协调暂缓破产债权分配程序;同时组织被执行人某建设公司的其他债权人反复协商,引导其他债权人自愿调整受偿顺位,实现劳动者权益保障与商事交易稳定的平衡。

  三是坚持民生权益优先,多元调解助推农民工劳务工资优先支付。在市治欠办、上级法院指导下,秀山法院坚持民生权益优先保护原则,通过债权人联席会议、债权人听证会等法定程序,邀请破产管理人参与调解,全面调动资源、协调各方,最终争取到项目开发商及某建设公司的其他债权人一致同意,先行兑付本案以支付农民工劳务工资,成功化解历时十余年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保障113名农民工历经13年追索的劳务工资得到全部偿付。

  经过调解,某建筑劳务公司与某建设公司达成执行和解。其中,113名农民工历经13年追索的劳务工资共计480万元得到全部兑现。

  群体性欠薪纠纷关系着劳动者最基本的生存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法院应当坚持司法为民理念,强化行政司法联动机制,注重多方利益平衡,推动矛盾纠纷实质解决,用法治厚度涵养民生温度。本案中,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规定,坚持民生权益优先保护原则,形成“高院统筹+中院监督+基层落实”的三级法院协作机制,同时强化行政+司法联动,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调动资源、协调各方,成功化解历时十余年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保障113名农民工长达13年的劳务工资得到全部偿付,取得“一案结”而“百案解”示范效应。本案的成功执行,不仅兼顾了劳资双方及关联方的利益平衡,以民生权益保障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展现了跨域行政司法协同化解新模式,为切实解决跨区域执行难问题提供新经验,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二十二条 有关单位、组织对当事人提出的矛盾纠纷事项,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二)对不属于其职责范围的,应当说明理由,做好解释、疏导、移交工作,也可以引导当事人向有权处理的单位、组织提出;

  (三)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或者重大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可以协调相关单位、组织共同化解,也可以提请共同的上级主管机关协调化解。

  原标题:《秀山法院丨一案例入选重庆法院贯彻落实《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典型案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